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,以经济建设为中心,坚持四项根本原则,坚持改革开放,自力更生,艰苦创业,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、民主、文明、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。
10.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:从总体上看,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,部分地区有所改善,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,不容乐观。
11.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:自然资源总量大、种类多;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、开发难度大;开发利用不尽合理、不够科学,由此造成的浪费、损失十分严重。
12.实现依法治国的基础要求:有法可依(立法)、有法必依(守法)、执法必严、违法必究(执法)。
1.国家的根本任务: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,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。
4.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最终的原因: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,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。
7.从根本上巩固合法按照社会主义制度,一定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,全力发展社会生产力。
10.国家的根本:宪法。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:宪法。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:宪法。
12.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保证:坚持中国的领导。
13.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根本要求:坚持马列主义、思想、理论和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,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。
14.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: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,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、有道德、有文化、有纪律的公民。
4.我国的国家性质: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。我国的社会性质:社会主义社会。
5.中国的性质:中国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,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。
1.调节情绪的最根本方法:理智控制法(借助自己理智的力量,去控制不良情绪)。
6.培养自立能力最基本:立足于自己的当前生活、学习中的问题,从小事做起。
19.为了最广泛最充分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,党和国家提出的方针:尊重劳动、尊重知识、尊重人才、尊重创造。
2.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:人民日渐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。
3.我国经济大舞台上的主角:公有制经济。我们国家的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:国有经济。
2.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,集中到一点: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.直接体现共同富裕原则的经济成分:
教育。决定人们一生命运的事业:教育。3.我国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决定因素:
以经济建设为中心,坚持四项根本原则,坚持改革开放。3.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的中心:
经济建设。“一个中心”指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。4.中国特殊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:
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、民主、文明、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。2.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根本目的:
力争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,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地增强。4.2020年我国要实现的目标:
坚持社会主义道路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、坚持中国的领导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、思想。3.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:
十七、“不是”、“不能”、“不等于”、“不意味”类1.人应该诚实,但不等于无所顾忌地、不适当地说出一切,有时需要保持必要的沉默。
2.宽容并不代表是非不分、爱憎不明,也不是曲直不辨、麻木不仁。宽容是有原则的,不是盲目的。
配偶、子女、父母以及对公婆或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、丧偶女婿。
3.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:毫不动摇地坚持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。
2.我国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两部专门法律: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》、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》。
2.法律的三个显著特征: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;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(最显著特征);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。
3.根据所要解决的问题的性质,诉讼可分为:刑事诉讼、民事诉讼、行政诉讼。
4.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:严重社会危害性(本质特征)、刑事违法性(犯罪的法律标志)、刑罚当罚性。
5.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:中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,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,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。
7.“三步走”战略:第一步,从1981年到1990年,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,解决温饱问题;第二步,从1991年到20世纪末,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,达到小康水平;第三步,到21世纪中叶,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,人民生活比较富裕,基本实现现代化。
9.公有制经济的三种成分:国有经济、集体经济、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。
10.维护民族团结的“三个尊重”: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、风俗习惯、语言文字。
平台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阅读 ()